有一个人身上有一个物品,但他从来没用过,你能猜出是什么吗? |
答案是“镜子”。因为镜子是用来照自己的,而出题者一定是看不到自己的,所以他从来没用过镜子。
|
有两个人,一个是偷窃犯,一个是侦探,突然他们在一起合作偷了一件东西,为什么? |
因为他们是在排练一出戏,这个场景需要他们互相配合,其中一个需要假装是偷窃犯,另一个则是侦探。
|
一只鸡和一只鸭子一起走路,鸡说:“我们一共有三只脚。”鸭子说:“不对,我们一共有四只脚。”请问,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? |
因为鸡是说话的,鸭子是听话的,鸡只算自己的脚,鸭子算自己和鸡的脚。所以总共有四只脚。
|
餐桌上,有一碗鸡蛋,一碗番茄。你想要吃一个完整的蛋,但只能使用一根筷子,如何做到? |
将筷子插在鸡蛋上方,将整个鸡蛋举起并翻转,然后再用筷子扎破番茄,让蛋黄流入番茄内部,再用筷子将番茄和里面的蛋黄一起吃掉。这样就实现了吃到一个完整的蛋。
|
全身铠甲,善于钻冰窟。你说我是谁? |
冰箱门
|
我是一个能够移动的建筑物,却没有轮子和引擎,是什么? |
船
|
有一个人,每天都做相同的工作,但他每天都非常开心。为什么? |
因为他是一个睡觉的人,每天都是在做梦工作。
|
什么东西一到晚上就变成没有? |
日光。
|
什么东西一早上光明正大,到了晚上却从来不出来? |
数字6。因为它在数字钟表上早上可以看到,但在晚上上面没有显示。
|
有人每天都躺着,但从来不睡觉。是什么原因? |
他是一个尸检医生,每天躺在尸体上进行工作。
|
有一个人站在一座桥上,他看见桥下有一条船,船上有一头牛。请问,这个人是站在哪座桥上? |
这个人是站在桥上,因为题目中并没有提到桥的数量。
|
有一个人躺在床上,突然房间里断电了,他却毫不惊慌,为什么? |
因为他是瞎子,所以对于光线的变化没有察觉。
|
有四个人在一起玩扑克牌,他们的名字分别是:方块A、红心B、黑桃C、梅花D。请问,谁是玩扑克牌的人? |
谜题王是玩扑克牌的人,因为题目并没有提到除了这四个人之外还有其他人。
|
一只青蛙跳进了一口井里,井口有30米高。青蛙每次跳跃能够垂直跳跃3米,但是它需要休息一分钟后才能再次跳跃。问:青蛙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跳出井口? |
青蛙需要59分钟才能跳出井口。第一次跳跃需要1分钟,第二次跳跃需要2分钟,以此类推,直到第19次跳跃需要19分钟。此时青蛙已经跳出了28米高,再进行一次20米的跳跃即可跳出井口,所以时间为19分钟+1分钟=20分钟。
|
什么东西你放进去是干的,拿出来是湿的? |
毛巾
|
有一个人走进一家餐馆,点了一份鸡蛋炒饭,吃了一半之后却没有动筷子,为什么? |
因为他已经吃完了一半的鸡蛋炒饭,剩下的只剩下饭,没有鸡蛋了,所以不需要再动筷子。
|
有一只袋子,里面装着人,但人却没有头,为什么? |
因为这只袋子其实是一个足球。人头只是想象中的一部分。
|
有一座桥,桥上站着四个人,他们都要过桥,但桥一次只能承受两个人的重量,且只有一盏手电筒。这四个人分别是:爸爸、妈妈、儿子和女儿。爸爸可以在1分钟内过桥,妈妈可以在2分钟内过桥,儿子可以在5分钟内过桥,女儿可以在10分钟内过桥。如果两个人一起过桥,他们必须以较慢的那个人的速度过桥。请问,他们最短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全部过桥? |
他们最短需要17分钟才能全部过桥。首先,爸爸和妈妈一起过桥,花费2分钟。然后,爸爸拿着手电筒返回,花费1分钟。接着,儿子和女儿一起过桥,花费10分钟。最后,妈妈拿着手电筒返回,花费2分钟。总共花费时间为2+1+10+2=17分钟。
|
一个人在房间里,有两张空床,他却躺在地上睡觉,为什么? |
因为他是修理工,正在修床。
|
什么东西,一旦你拿起来就会变轻? |
是你自己的心情。当你拿起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,所有的负担和压力都会变得轻松。
|
猩猩为什么不会玩扑克牌? |
因为它们无法掌握猩猩红心和猩猩黑桃这两种花色。
|
有一片土地上种了五棵树,第一棵树结了五个苹果,第二棵树结了三个苹果,第三棵树结了八个苹果,第四棵树结了九个苹果,第五棵树没有结苹果。请问,这五棵树一共结了几个苹果? |
一共结了0个苹果,因为题目中并没有说明这些苹果是在同一棵树上结的。
|
有一个人,他每天都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一只鸟,但这只鸟只有一只脚。他觉得很奇怪,于是他决定跟踪这只鸟。跟了一段时间后,他发现这只鸟居然可以飞得很高很远,而且速度非常快。他很惊讶,为什么这只只有一只脚的鸟能够飞得那么好呢? |
因为他只看到鸟的一只脚,没有看到另一只脚,所以以为这只鸟只有一只脚。实际上,这只鸟是正常的,只是他只看到了它飞行时抬腿的一只脚而已。
|
身高1米的人站在一根长10米的木杆的一端,他想拿到距离他最远的地方的一根树枝,但他无法移动木杆或者使用外力。他该怎么做? |
他可以将木杆竖起来,使其成为一根巨大的直线,然后他就可以拿到距离他最远的地方的树枝了。
|